最佳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最佳阅读 > 北宋大相公 > 汴梁时月 第五百四十五章 召见

汴梁时月 第五百四十五章 召见

  汴梁时月 第五百四十五章 召见 (第2/2页)
  
  后来苏秦游说成功,拜六国相印,使天下合纵伐秦,成为战国时期士人阶级的传奇代表人物,虽说苏秦的精神难得可贵,但是用锥子扎自己大腿的方式也实在不值得效仿,尤其是铁器造成身体的损伤,很可能会感染疾病,出于安全的考虑,还是谨慎选择提神醒脑的工具。像苏秦和孙敬这样的学霸故事有很多,如白居易自幼聪慧,五岁就能作诗,后天依然非常用功。「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初到长安时拜访诗人顾况,顾况见了他的名字笑道:「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后来看到他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改口说:「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从此,白居易声名大噪,他的诗在长安城被争相传抄,甚至还流传到东亚等国家,可谓当时的「畅销诗人」。
  
  后来,白居易的科考之路也比较顺利,他在28岁时中第四名进士,而当年全国仅录取了17名。多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而后,他又参加了吏部的考试,名列甲等,从此走上仕途。
  
  韩愈,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大文豪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然而,他的科考之路却充满了波折。韩愈自幼苦学,「鸡鸣而起,孜孜研读」。
  
  可惜天公不作美,勤奋的他从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连续三次都名落孙山。到了第四次考试,他终于榜上有名。
  
  在唐代,及第的进士要想做官,还要参加吏部组织的考试。然而,韩愈在吏部考试中又接连失败了三次,直到34岁那年,他才终于被朝廷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此外还有凿壁偷光的匡衡,也是家庭条件不好买书都很困难,后来好不容易学会了认字开始潜心读书,为了能俭省灯油在夜晚的时候,他跑去邻居家的墙外,凿了一个洞,通过透出来的光照在书面上,才得以学习。后来经过刻苦努力成了首屈一指的文学家。
  
  在古代,状元是读书人孜孜以求的最高荣誉。取得状元的人必定会名噪一时,垂范千古,所以在与全国学子竞争下产生的那个最出色的人,就会享受着红袍、插宫花、骑白马、过长街一般众星捧月的待遇,也会受到有权势的有女儿待嫁的人家榜下捉婿,和权势联姻来日仕途更是一片坦途。
  
  科举考试制度自其确立之日起,便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着重大影响。隋唐之后的文士阶层,尤与科举制息息相关,几乎每一位读书人,他们的命运和前途、日常生活乃至身体健康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受其影响。不知有多少读书人为科举考试前仆后继,至死无悔;亦不知科举制度存在的一千多年间,历史上演了多少幕悲喜剧。
  
  一般来说,考生的来源分为两类,一部分
  
  是国家培养的考生,一部分人是民间层层选拔上来的优秀学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的来源和背景相较来说都较好些,师资力量也是最好的,因此中榜的可能性比较大。而那些民间选拔上来的考生,则是通过了不知道多少努力和残酷的竞争才得以获得进京赶考的资格。
  
  从这些学子里面,不断优中选优,才能从最终的考试中选拔出状元。其实状元资格选拔的演变也颇有历史,在隋唐时期,那个时候科举制度才刚刚定型,一切制度和实施还不尽完善,那个时候可以「行卷」,就是将自己先前写好的作品,交给当时颇有名望的学士或者是有地位的人,获得他们的首肯之后便可以被举荐,比如白居易就是「行卷」的受益者。
  
  后来,闭卷考试和监考制度逐渐发展,到了宋代考试开始有了「誊录」、「糊名」、「弥封」、「锁厅试」等手段,「状元」也正式有了「殿试」。
  
  「誊录」即给考生考卷上缴后送笔录院,由书手抄录,再送考官及阅,以防认出笔迹作弊;「弥封」就是将考卷上考生的信息盖住,形成一个密封的作用。笔试通过之后再进行殿试,皇帝可以直接现场任命考生的官职。
  
  如此,考生通过了这些步骤便可以在仕途上大展宏图了,从此也有了一个朝廷任命的正式编制。
  
  影响考生发挥的除了心理素质还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古代为了防止作弊现象的产生,大多都是一人一间的封闭考室,这些考试的环境都比较简陋,考生们需要在这样一个地方待三天三夜才可以出考场,所以考生要做的考前准备也是一项大工程。
  
  这样的地方往往是损害健康,健康一旦出现问题便会影响考生的发挥,因此考生就要事前做好防潮、防寒、防热、防身体不适的物品,有的考生也会自带一些汤药进考场以防万一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
  
  还有就是考生的书发水平也会影响考试成绩,古代没有扫描仪,阅卷人员直接接触感受到考生的卷面情况,一目了然地审阅之下,考生的是书法水平将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书法水平不好的考生成绩就会差一点,书法好的考生成绩会相对高一点,所以考试之前一定要好好练一练书法,才能不被自己的笔迹影响成绩。
  
  除此之外,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决定考生能否走到最后一步,毕竟殿试的时候可是直接面对皇帝,胆子小的那些考生很可能会在天威下露怯,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
  
  总之,考试不止是考查学识更是考查身体、心理素质,还有多种会影响考试成绩的本事,可见拿下「状元」这个名号并非易事。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大型考试都仿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人生也会由一些考试来改变,了解了这些,就会明白,为了功名,大家都需要付出一百二十分的努力才可以。
  
  此时,琼林宴的流程已经过了大半,大部分学子们也都是处于一个微醺的状态。这当中,从宴席一开始,就不断有人来刁难陆垚,虽说陆垚能够理解他们背后的用心,但是,陆垚也要告诉他们,自己并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所以,从容应对,不管是吟诗作对,还是说针对时局提出的问题,陆垚都是一一进行了化解,这些人,眼看在陆垚这里占不到什么便宜,久而久之也就不来自找没趣了。
  
  另一边,欧阳修和晏殊,也是全程在琼林宴上的,自然,对他们敬酒的人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就连曾巩和苏轼也是跟他们喝了三五杯酒,大家都清楚,想要在这朝堂上混得下去,自然是要和欧阳修还有在想晏殊搞好关系的。虽说现在外面领兵打仗的是范仲淹和韩琦这两位,但是实际上在朝堂上,文官还是要看宰相的脸色,再加上范仲淹之前就是遭到过皇上放弃的人,还不如多去和当权者搞好关系。对于这一点,陆垚倒是觉得无所谓,一方面,自己和欧阳修还有晏
  
  殊的关系本来就不错,钱庄开业的时候,晏殊可是出席过的,欧阳修这边更不用多说,光是他家陆垚就不知道去了多少次了,而欧阳修的妻子当时可是提出过让陆垚和欧阳修拜把子的。另外,陆垚虽说作为枢密副使也要上朝,但是实际上过不了多久,自己就要出使边关,所以,别人和晏殊他们打交道的次数多,但是作为陆垚来说,更多时候还是要跟范仲淹和韩琦打交道,这也是为什么,陆垚打算把那把屠龙刀带着到时候送给这二位的原因。
  
  此时,晏殊和欧阳修倒是纷纷离席,走到了陆垚的身边。
  
  「小陆大人真是厉害,这么多人都打算在今天的宴席上刁难你,但是没想到是自取其辱。」晏殊看向陆垚说道。
  
  欧阳修也在一旁说道:「若不是对自己的文采有足够的信心,是绝对不会坐的如此安稳的。」
  
  陆垚微微一笑,说道:「两位大人就不要夸奖我了,我只是预料到了今天的情形,提前做了一些准备罢了。」
  
  欧阳修和晏殊对视一眼,晏殊继续说道:「其实我今天,是带了皇上的口谕来的。」
  
  陆垚一听,也是从座位上起身,行礼。晏殊传达了皇上的口谕,让陆垚在琼林宴结束后,也就是晚上的时候去到宫里,赵祯有要事要见陆垚。
  
  赵祯的这次召见,其实是在陆垚的预料之中的,自己要弄武馆的事情,一定已经被赵祯知道了,以赵祯的智慧,应该也能明白,陆垚弄比武大会的意义何在,所以,今天要召见陆垚,就是想要听听他的想法,以及对于接下来即将到来战争的看法。
  
  「遵旨。」陆垚淡淡的说了一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黄皮叶红鱼 黎明之剑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云若月楚玄辰 麻衣神婿 武炼巅峰 史上最强炼气期 遮天 凡人修仙传 沧元图